齿轮铣刀齿形设计工艺流程
更新时间:2018-05-25 点击次数:3154
齿轮铣刀齿形设计工艺流程
当被
齿轮铣刀铣削齿轮的模数、压力角相等,而齿数不同时,其基圆直径也不同,因而渐开线的形状(弯曲程度)也不同。因此铣削不同的齿数,应采用不同齿形的铣刀,即不能用一把铣刀铣制同一模数中所有齿数的齿轮齿形,如图9-23所示。但为了避免制造数量过多的盘形铣刀,生产上采用刀号的办法。即用某一刀号的铣刀铣制模数和压力角相同而齿数不同的一组齿轮。每号铣刀的齿形均按所铣制齿轮范围中zui小齿数的齿形设计的。
1传统的齿轮铣刀制造工艺制造
齿轮铣刀的传统工艺流程为:
⑴车加工:一次装夹车出内孔和端面,内孔尺寸用塞规控制,其厚度留出约1mm的加工余量;
⑵磨非基准面:厚度留出0.8mm的加工余量;
⑶车外形、齿形;
⑷铣齿槽;
⑸拉单键槽;
⑹调质处理:硬度控制在33~37HRC;
⑺半精磨两平面:厚度留出0.4mm加工余量;
⑻半精磨内孔:内孔尺寸用半成品内孔塞规控制;
⑼铲齿形:铲后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1.6µm;⑽热处理:淬火、回火(硬度63~66HRC);
⑾精磨两平面:保证齿形对称;
⑿精磨内孔:用夹具保证等分三个齿的齿顶跳动;
⒀磨前面:保证各齿齿顶的相邻齿形误差及累积跳动误差。
2改进后的齿轮铣刀制造新工艺经改进后的齿轮铣刀制造新工艺流程为:
⑴车加工:内孔尺寸改用原半成品内孔塞规控制,厚度留出约0.6mm的加工余量;
⑵磨非基准面:厚度留出0.4mm加工余量;
⑶车外圆、齿形;
⑷铣齿槽;
⑸拉单键槽;
⑹铲齿:铲后表面粗糙度可放宽至Ra6.3µm,对铲刀要求较宽松,单件、小批生产时可由工人按照样板用白钢刀条自行磨制;
⑺热处理:淬火、回火;
⑻平磨两平面;
⑼磨内孔;
⑽磨前面;
⑾铲磨齿形:齿面表面粗糙度可达Ra0.8µm,齿形精度大大提高。